振动单位mmi

100磁的功放用80磁的喇叭可以吗

1、功率放大器不同:100块磁铁功率大,需要功率放大。
80磁铁的功率较小,需要较小的功率放大器。
2、外径不同:100mm和80mm是指磁铁的外径,外径分别为100mm和80mm。
3、振动频率不同:100产生的振动频率比80产生的振动频率低。
4、声音不同:100产生的扬声器声音比80产生的声音大。
扩展资料: 工作原理: 电动扬声器也称为动圈扬声器; 它们是应用电动原理的电声换能器; 它们是最常用和最广泛使用的扬声器。
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: 1、电动扬声器结构简单,易于生产,不需要很大的空间。
因此,它们价格便宜并且可以广泛使用。
2、此类扬声器可以实现优异的性能,在中频段获得均匀的频率响应。
3. 此类扬声器正在不断改进。
扬声器这几十年的发展史,是一部扬声器设计、技术、材料不断改进的历史,也是一部性能与时俱进的历史。
电扬声器的形状多为圆锥形、圆顶形; 锥形扬声器(conespeaker)结构。
纸盆扬声器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: 1、振动系统包括振膜、音圈、定心支撑片、防尘罩等。
2、磁路系统包括导磁上板、导磁柱 、导磁下板、磁铁等。
3、辅助系统包括盆架、边缘支架、接线架、相塞等。
根据法拉第定律,当载流导体通过磁场时,会受到电动力,其方向符合弗莱明左手定则。
力、电流和磁场方向相互垂直。
力的大小与电流、导线长度和磁通密度成正比。
成比例。
当音圈输入交变音频电流时,音圈受到交变驱动力产生交变运动,带动纸盆振动并反复推动空气发出声音。
引起电动扬声器振膜振动的力是磁场作用在载流导体上的力。
我们称这种效应为电换能器的力效应,其大小由下式规定: F = BLi 其中:B为磁隙中的磁感应强度(强度),其单位为N/(A.m),也 称为特斯拉(T) L 是音圈导线的长度,单位:米 i 是流过音圈的电流,单位:安培 F 是磁场对音圈施加的力,单位:牛顿 然而 ,当 通电的音圈被迫移动,会切割磁隙中的磁力线,并在音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。
我们称这种效应为电换能器的电效应,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而起作用。

物理公式计算时,各个公式所表示的单位是哪些?

物理量单位 分子式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m = pv 温度 t 摄氏度 ° C 速度 v m/s m/sv = s/t 密度 p 千克/m3kg/m3p = m/v 力(重力) F 牛顿 (牛顿) ) NG =mg 压力 P 帕斯卡 (Pa) PaP=F/S 功 W 焦耳 JW=Fs 工作速度 P 瓦特 (Watt) wP = W/t 电流 I 安培 AI = U/R 电压 U 伏特 VU = IR 电阻 R 欧姆 R = U/I 功率 W 焦耳 JW =UIt 功率 P 瓦 wP=W/t= UI 真空中光速 3×108 m/s g9 .8牛顿/公斤 15°C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/秒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======== = 欧姆定律公式: I=U/R 符号含义及单位:U----电压----伏特(V)R----电阻--------欧姆(Ω)I--------电流-- --安培(A) 功率公式:P=W/t 符号含义及单位:W----电能消耗-----焦耳(J)t----使用时间- ---- -秒(s)P----电器产品 功率----瓦(W)1KW(千瓦)=1000w 功率推导公式:P=W/t= UIt/t=UIP=UI=IRI=I*IR (仅适用于加热回路) P=UI=U *(U/R)=U*U/R 符号含义及单位:U----电压- - --伏特(V)I----电流----安培(A)W----消耗的电能----焦耳(J)t- ---使用时间--- ---秒(s)P----使用的功率----瓦(W)(上文提到)焦耳定律:Q=I*IRt(I*I代表符号I的单位(2胜): Q----热量----焦耳(J)I---电流----安培(A)t---使用时间-----秒(s) R----电阻----欧姆(Ω) 电磁波频率:C=λf(λ读作朗伯) 符号含义及单位:C ---波速----单位不限(电磁波速度为光。
3*10的速度 8次方/秒) λ----波长----与波速f- ---频率--------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赫兹(HZ)的知识,如果我不会,请理解================= === ================= 1. 长度测量 1.长度的测量 最基本、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秤。

2、长度及长度换算的国际单位是米(m)。
常用单位有公里(Km)、分米(dm)厘米(cm)、毫米(mm)微米(um)纳米(nm)1Km103m10m10dm10cm10mm103um103nm。
在长度数之间进行转换时,使用乘法将较小的单位转换为较大的单位,使用除法将较大的单位转换为较小的单位。
3、正确使用秤。
(1)使用前注意零刻度线。
(2)使用注意事项 ①尺子应根据被测量的长度放置,尺子边缘应与测量物体垂直重叠放置。
而且不能歪。
② 请勿使用磨损的零刻度线。
如果零刻度已磨损,并且您使用另一个完整的刻度作为零刻度,请记住从最终读数中减去更换的零刻度的值。
③ 粗尺应垂直放置。
④ 读数时,视线必须与尺表面垂直。
4. 准确记录测量结果。
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。
(1)只记录数字而不记录单位是没有意义的。
2)阅读需要估计。
读取刻度值的下一个数字。
5. 误差 误差,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,是不可避免的,可以最小化。
减少错误的主要方法是避免不应该发生的错误。
它还对多次测量进行平均。
选择精密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少误差。
6、特殊测量方法 (1)累积法,如直径测量。
测量细金属线或纸张等的厚度。
(2) 卡尺法 (3) 替代法 2. 简单运动 1. 机械运动的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。
所有运动的物体都会运动,没有物体是完全静止的。
这意味着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其他物体(参考物体)而言的。
参考对象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,选择作为参考的对象称为参考对象。
(1) 参考物体并不总是基于地面的。
对于静止物体,选择哪个物体用作参考物体并假设该物体是静止的。
(2)参考对象可以任意选择,但选择的参考对象不同,对对象运动的描述也不同。
3. 是否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、相同的方向运动,或者它们之间的位置不改变,则它们相对静止。
4、匀速直线运动: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等速直线运动。
5、速度(1)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。
(2)匀速直线运动中,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。
(3)速度公式:v=St (4).的单位是m/s。
常用单位是公里/小时。
1m/s=3.6km/h6 以变速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。
该距离称为物体的距离,并且必须对其在该距离上的平均速度进行平方。
它代表距离或时间的平均速度。
7、平均速度测量原理:v=s/t 测量工具:刻度尺、秒表(或其他计时器) 3、声音现象 1、所有声音均出现。
当发声物体停止振动时,声音的产生也停止。
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,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。
2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真空不能透过所有的气体、液体、固体来传播声音。
媒介传播,这种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就称为媒介。
尽管月球上的宇航员可以面对面交谈,但他们仍然必须依赖无线电。
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,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。
(2) 声音根据介质的不同以不同的速度传播。
3、回声 声音传播过程中经障碍物反射后再次听到的声音称为回声。
(1)回声与原声的区分条件: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要晚0.1秒以上。
如果比原声长小于(2)0.1秒,则反射声只能加强原声。
(3) 回声可用于测量海洋深度或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。
4、音高 声音的音高称为音高,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。
频率越高,音调越高。
5、响度 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。
响度与发声器的振动幅度有关,也与声源到人耳的距离有关。
7、噪声及其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,噪声是指产生声音的物体无规则、无序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。
从环境角度来看,任何干扰人们正常休息、学习、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。
8、噪声等级分级 人们用30dB至40dB来对噪声等级进行分级。
任何超过50dB的声音都会影响你的睡眠,影响你的工作效率。
许久如果您生活的噪音超过 90 分贝,您的环境可能会影响您的听力。
9、降低噪音的方法可能在于声源、传播过程、人耳。
四、热现象 1、温度 物体热或冷的程度称为温度。
2. 摄氏度定义温度。
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度。
3、温度计 (1)原理: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 (2)结构:玻璃外壳、毛细管、玻璃泡、刻度、液体 (3)使用:使用温度计前,注意测量范围和温度创造价值。
使用温度计可以做三件事: 1、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。
2. 等待读数稳定后再读数。
3、阅读时,视线应与物体齐平。
4.温度计、实验室温度计、冷量。
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结构、刻度和刻度。
使用说明:温度计玻璃泡顶部有收缩。
35-42℃ 0.1℃ ① 远离人体读取。
② 必须摇匀。
实验室温度计使用前 - 20-100℃ 1℃ 读数时请勿让测量对象无人看管。
冷桌和热桌都不能扔掉。
-30~50℃ 1℃ 同上 5、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称为熔化。
这称为凝固。
凝固时会释放热量。
6、熔点和凝固点 (1)固体有两种类型:结晶和无定形。
(2)熔点:晶体有一个特定的熔化温度,称为熔点。
凝固点:晶体有一个特定的凝固温度,称为同一物质的凝固点。
7、物质由液态转变的现象称为汽化。
汽化有两种方法:蒸发和沸腾,两者都吸收热量。
(1) 定义: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的液体中发生,并且仅发生在液体表面。
(2)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:液体的温度、液体的表面积、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9、沸腾现象(1)定义:沸腾是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内部和表面 (2)) 液体沸腾的条件: 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继续吸热 10. 升华和凝结现象 (1) 物质直接从液体转变为液体的现象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称为升华。
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称为升华。
(二)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升华现象(冻湿的衣服干了,冬天可见霜) 11、升华吸收热量,升华放出热量 5、光的反射 1、光源:光 能发光的物体是2. 光沿着均匀介质传播。
沿直线传播的大气是不均匀的。
当光从大气层辐射到地面时,它会发生弯曲。
光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。
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=3×108 m/s,速度为: 水的温度为3/4C,玻璃的温度为2/3C4,应用光的线性传播可以解释许多光学现象,例如激光。
光的准直、阴影的形成、月食和日食的形成、小孔成像等。
5、光:指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,即沿着光传播路径画一条直线,并画出直线上的箭头指示光线的前进方向。
(光是虚拟的,实际上并不存在。
) 6.光的反射 光是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反射。
光的一部分在边界处返回到原始介质而改变方向的现象称为光反射。
7.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位于同一平面内。
入射光和法线在法线的两侧分开,入射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减小: 就是“一侧三线,两线分开,两角相等”。
理解:(1)反射光是由入射光决定的,“反”字的意思是: (2) 反射条件:两种介质的交界处,发生:入射点,结果:返回到原来的介质。
(3) 随着入射角增大,反射角增大。
如果入射角为 0 度,则反射角也为 0 度。
8、两种反射现象 (1)正反射:平行光线在边界面反射后,只向特定方向反射,只能向特定方向射出。
反射光的方向 (2)漫反射: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不同方向反射。
这意味着可以在所有不同方向接收反射光。
注意: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。
9. 在光反射中,光的路径是可逆的。
平面镜对光 (1) 成像 (2) ) 改变光的方向 11.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(1) 形成的图像是正像 立像虚像 (2) 图像和物体的大小 (3)像 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,并且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相同。
平面镜形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(12)。
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在于,实像是由实光线会聚而成的。
当然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。
虚像不是由实光线会聚形成的,而是实光线的逆延长线的交点,只能用眼睛看到,而不能在屏幕上接收。
13. 平面镜的应用 (1) 水中的反射 (2) 使用平面镜成像 (3) 潜望镜 6. 光的折射 1. 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介质时,传播方向一般这种变化称为光的折射。
理解: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。
折射也会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叉处,但当反射光返回到原始介质时,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,因此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向。
它在两种介质的交汇处发生变化,这就是光的折射。
注意:在两种介质的交叉处,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。
2、光的折射定律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或其他介质时,会出现折射光、入射光和法线。
同一架飞机。
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分开。
随着入射角增大,折射角也增大。
在表面,传播方向不会改变,并且折射期间光路是可逆的。
理解:折射定律分为三点。
(1)三条线和一条边(2)两条分开的线(3)两个角度关系分为三种情况。
① 入射光垂直进入边界时,折射角等于入射角,均为0°。
② 光透过。
当空气以一定角度进入水等介质时,折射角小于入射角。
当水等介质以一定角度进入空气时,折射角大于入射角。
3、光的折射中,光路是可逆的。
4、镜片及分类 镜片:由透明材料(通常为玻璃)制成,至少一个表面为球面部分,且镜片的厚度远小于球体的半径。
类别: 凸透镜:边缘薄中心厚的凹透镜:边缘厚,中心薄。
5. 主光轴、光学中心、焦点、焦距 主光轴:穿过两个球体中心的直线:主光学系统有一些特殊之处。
光传播方向不改变的轴。
(透镜的中心可以认为是光学中心。
) 聚焦: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聚焦到主轴上的一点。
该点称为镜头的焦点。
F”代表虚焦点: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,经过凹透镜后发散,发散光的反延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。
该点并不是实际会聚的点光线由于是点,所以称为虚焦点:焦点到光学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,用“f”表示,如图6所示。
透镜如何影响光线 凸面。
透镜:会聚光(如图) 凹透镜:发散光(如图) 7、凸透镜成像规则 物距(u) 大小虚像、实像 成像物体位置 像距(v)是实像 透镜 f2f,实际图像镜头两侧的 v=2ff 放大虚像 与镜头同侧 v>u 放大镜 凸透镜 成像规则 口语判断 记忆法 口语判断1:“一焦分虚实,二焦分大小。
虚像的同一边是直的,实像向一侧倾斜,运动物体的像变小。
”:三个物距和三个边界,图像根据物距而变化。
实像小而近的物体的实像又大又远,当物体处于焦点处时,虚像显得很大,以至于该物体处于一到两个焦距之间。
出现的距离是焦距的两倍。
判断三:凸透镜对于摄影、幻灯片、放大的作用是强大的,外焦时间很小,而内焦时间是两倍,所以当物体对焦时,虚像会变得非常大。
同边越大规则:越近和越远的图像就会越大 8. 要使屏幕上的图像“正立”,需要将其倒置插入 9. 相机镜头是凸透镜。
调节对焦环时,暗箱中的胶片不是调节焦距,而是调节镜头到镜头的距离。
7、质量和密度 1、质量 (1)定义: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。
物体用字母“m”表示。
(2) 给定物体的质量是物体形状、位置、条件和温度变化的属性。
​​已确定,不会改变。
(3)质量单位及换算: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(kg),常用的单位有吨(t)、克(g)、毫克(mg)。
1t103kg103g103mg2 质量测量 测量实际质量的工具是它是一种秤,在物理实验室中,它包括用于测量质量的托盘秤。
和身体平衡。
(1) 秤的使用方法: ① 将秤放在水平平台上,将自由秤置于秤左端的零点处。
②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。
当指针指向指示板的中心线时,会出现光束刻度。
③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,将被测物体放在左侧盘上,用镊子向右侧添加或减去重量。
平移并调整刻度上的滑块位置,直到光束平衡。
(2)使用秤时的注意事项 ①秤调整好后,不能更换左右托盘,否则必须重新调整横梁秤。
②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重量。
③ 必须小心搬运重物,不得用手搬运。
搬运时,应使用镊子,防止砝码被手汗腐蚀。
④ 保持平衡盘干燥、清洁。
请勿将潮湿或腐蚀性物质直接放置在产品上。
(3)秤的称重与检测:每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称为该秤的最大重量,也称为称重能力。
灵敏度是指秤可以测量的最小质量,即秤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。
3. 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。
(1)定义: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。
它由字母“ρ”表示。
(2)密度计算公式: (3)单位:国际单位为kg/m3,实验常用单位为g/cm3,1g/cm3=103kg/m3 八、力 1、力的定义 (1)定义: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(2)解释:定义中的“动作”是对推、拉、提、提、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。
2.理解力的概念 (1)当力发生时,力就起作用。
必须有两个(或更多)对象。
换句话说,如果没有物体,就不会有(2)的作用,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,必然有另一个物体对该物体施加力。
接受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,施加力的物体称为物体。
施加力的物体。
因此,如果没有物体施加力或没有物体接受力,力就不存在。
(3)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,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不存在力。
“有无接触”不能作为判定有无武力的标准。
创建。
(4)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。
①施加力的物体和接受力的物体的效果总是同时产生和消失。
② 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的物体是相对的。
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,施加力的物体和接受力的物体也会发生变化。
3.权力的影响——这是可以看到的。
是否存在力 (1)物体可以改变其运动状态。
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。
(2)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。
4、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,力的单位是牛顿,缩写为牛顿,用符号N表示。
1N等于拿起两个鸡蛋所需的力。
5、力的测量 (1)工具:测力计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。
(2)弹簧平衡原理:弹簧的拉力越大,弹簧越长。
春天标尺的使用(1)观察弹簧标尺的量程、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指向零点。
(2) 阅读时,视线、指针和网格线必须同时出现。
水平面 7. 力的三个组成部分——其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——都会影响其有效性。
9. 如何绘制受力图 (1) 画出受力的物体。
一般来说,可以表示为正方形或长方形,球体可以表示为圆形。
(2)作用点的确定: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接触面的中点处。
如果施加力的物体不接触,或者同一物体上有两个或多个物体,则力的施加点绘制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处。
(3)确定尺度。
例如,1厘米的线段长度代表多少牛顿? (4)画线段:从力的作用点出发,按照规定的比例,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,表示力的大小。
(5)力的方向:拉。
(6) 在箭头附近标出图中所示力的符号和数值。
受力示意图 在某些情况下,可以这样做: 它定性地描述了施加在物体上的力,但没有准确地表达力的大小。
11、重力的概念 (1)定义:靠近地面的物体因地球引力而施加的力称为重力。
(2)理解:①施加重力的物体是地球,其受力如下。
接收物体均靠近地面。
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。
12、重力三要素 (1)大小:G=mg (2)方向:始终垂直向下(垂直水平面向下) (3)作用点:重力的作用点位于物体的重心处目的。
形状规则,质量分布均匀。
13、合力的概念 (1)合力:力所产生的作用是相同的。
由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力称为二力。
(2)认识:①联合力量。
“等效”的概念,即合力“代替了分力”,因此,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个力,而只是代替了原来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:不要误认为。
② 物体也受到合力的作用。
合力是两个力的结果。
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物体上,否则计算合力是没有意义的。
力的合成 (1) 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,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方向;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,合力的大小为两个力的大小之差。
两个力的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:合力 F = F1-F2 其中:F1>F2。

物理公式计算时,各个公式所表示的单位是哪些?

物理量单位 分子式名称 符号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m = pv 温度 t 摄氏度 ° C 速度 v m/s m/sv = s/t 密度 p 千克/m3kg/m3p = m/v 力(重力) F 牛顿 (牛顿) NG=毫克压力 P 帕斯卡(Pa) PaP =F/S 功 W 焦耳(joule) JW = Fs 功率 P 瓦特(watt) wP = W/t 电流 I 安培(ampere) AI = U/R 伏特 U 伏特(volt) VU = IR 电阻 R 欧姆(ohm) R=U/I 电功率 W 焦耳(Joule) JW=UIt电功率 P 瓦特(Watt) wP =W/t=UI 真空中光速为3×108 m/s g9.8 Newton/kg 15℃空气中声速为340 m/s 一、长度的测量 1、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,最常用的工具是量规。
2、长度及长度换算。
国际单位为米(m),常用单位为公里(Km); 分米 (dm) 厘米 (cm); 毫米(mm) 微米(um) 纳米(nm) 1Km103m10m10dm10cm10mm103um103nm。
用乘法将小单位换算为大单位,并将大单位除以小单位 3.正确使用秤 (1)使用前, 零刻度线; 关注范围和度值。
(2)何时使用; ①根据所测量的长度,沿该处聚焦,并将尺的边缘放置在与被测物体平直且重叠的位置。
② 不能旋转。
如果由于零刻度线磨损而选择零刻度线而不是另一条整条刻度线。
请记住从上次读数中减去零刻度线的刻度值。
③ 粗线应保持垂直 ④ 阅读时, 视线垂直于尺4的表面。
正确记录测量值。
组成:(1)只记录没有单位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(2)读取时需要猜测刻度度值的下一位数字。
5、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。
避免误差、减少不必要误差的一个基本方法是:多次测量。
求平均值, 另外,选择专用仪器,改进测量方法 6.特殊方法测量 (1)聚合法,如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或测量板材的厚度。
ETC。
(2) 卡尺法 (3) 更换法 2. 简单动作1.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。
所有运动的事物都在运动,没有什么是完全不动的,即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其他事物(参考对象)而言的。
研究机械运动时选择参考对象作为标准。
这些物体称为参考物体 (1) 参考物体是我们刚刚选择作为参考物体的所有相对于地面的物体,并且我们假设该物体是静止的 (2) 参考物体可以任意选择。
但选择的参考对象不同; 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的描述可以不同 3、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; 如果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、相同的方向运动,或者它们之间的位置不改变,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。
匀速直线运动,称为匀速直线运动,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、速度(1)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(2)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 (3) 速度公式:v=St。
(4)速度单位国际单位:m/s 常用单位:km/h1m/s = 3.6km; /h6, 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计算物体行进一定距离的平均速度; 必须指定平均速度。
测量任意距离或时间作为平均速度的基本概念:v=s/t 测量仪器。
规模 停止时钟(或其他计时器) 3. 声音的过程 1. 声音的产生 当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停止振动时,物体的振动就会产生声音。
并非所有振动都会产生声音。
(1)声音在真空中不能发出,声音是气体; 带液体所有的固体都必须作为介质展开,即使月球上的宇航员与这些作为介质的材料面对面交谈,他们仍然需要它。
我们依赖无线电,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,我们无法在真空中传输声音。
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 3. 回声传播过程中。
当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时,人们再次听到的声音称为回声 (1) 区别回声与原始声音的条件:回声。
比原声快0.1秒 (2) 小于0.1秒时,重放的声音只能加强原声。
频率越高,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。
声音越大 5.响度 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,响度与音量有关。
声带振动的大小与声源与人耳的距离有关。
身体视力; 噪声是指环境有规律、无序振动时产生的声音。
就规模而言; 人们规律的休息, 任何干扰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音。
8.声级区分 人们用30dB-40dB来区分声级,比50dB更好。
超过70dB对睡眠不利。
长时间暴露在超过 90dB 的噪音水平下9、测深过程中降低噪声的方法。
它可以在人耳中。
热过程 1. 物体的温度(以摄氏度为单位)称为冰。
水混合物的温度设定为0度,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设定为100度。
玻璃壳 发网 玻璃泡 使用水垢和液体 (3)。
使用温度计前, 使用温度计时观察测量距离并做好以下三件事: 1.使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.等待。
读数前要稳定读数 3.读数时, 被测物体应靠近液面。
4、温度计; 实验温度计与温度计之间的主要区别:结构; 程度 学位值 使用 温度计玻璃球上方有狭窄:35-42℃ 0.1℃ ①从人体读数 ②需去掉测试。
温度计使用前 - 20-100℃ 1℃ 不要离开被测物体,不要读取实物,但冷热量表也不能忽视。
30-50°C 1°C 同上 5. 熔化和融化 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称为液体到液体 6 熔点和凝固点 (1) 固体两种:结晶型和非晶型 (2)熔点——所有晶体的熔点。
称为熔点的温度 - 晶体有一个称为凝固点的凝固温度。
蒸发有两种称为蒸发的方法。
(1)定义: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在液体中,并且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。
原因:液体的温度。
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气流的速度 9.沸腾过程 (1)定义。
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快速蒸发过程。
从固态到气态称为升华,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称为升华。
2.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均匀分布。
光从大气层发射到地面时会发生弯曲 3.光速 光在不同材料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不同的,并且在真空中。
最快的。
− C=3×108m/s,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这个速度,在水中的速度是3/。
玻璃中4C; 2/3C 4. 许多光学现象可以用线性光传播来解释:激光相干性; 阴影构图; 月食和日食的形成; 针孔成像等直线; 即沿着光的传播路径画一条直线。
在线上画一个箭头,表示光传播的方向(光是想象的,现实中不存在) 6.反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发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。
主介质改变光传播方向; 这个过程称为反射 7 反射定律:反射光; 入射光和法线光两侧具有相同的相似性和反射率。
三线为一侧; 两条线划分两个方面“相等”原理 (1) 反射光由入射光决定 表达时,应在前面加上“相反”一词 (2) 反射条件: 两个介质的交点: 入射点: 结果: 角度。
返回原始介质随着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少; 入射角为零; 反射角也变为0度8。
两种反射过程 (1)镜面反射:平行光线经表面反射后,向一定方向反射。
反射光只能在某一方向被接收 (2) 衍射:平行光向各个方向反射。
经介质反射后,反射光向各个不同方向反射时, 请注意:这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; 这符合光的反射定律9。
在光的反射中。
光路可以反转。
)成像 (2)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.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(1)图像结构; (2)像和物体的大小是直立的(3)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相等。
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以镜面为轴呈12对称的像。
真实图像与人造图像的区别在于,真实图像是由光线组合而成的。
这是正确的 如果连接到屏幕上,也可以用眼睛看到。
虚像不是由实光线会聚而成,而是由实光线的反线会聚而成。
它可以用眼睛看到,而不是用屏幕看到。
13. 平面镜的用途 (1) 水中的反射 (2) 平面镜 (3) 潜水时可以使用。
望远镜 6. 折射 1. 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折射到另一种介质。
折射的方向一般称为折射。
光位于两种介质的交叉点。
只有反射光返回到原始介质。
将光折射到另一种材料中 由于光穿过两种不同的材料,折射路径会发生变化。
折射和反射都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叉处。
2. 折射定律 当光从空气中落到水或其他介质中时。
折射 折射线和折射线是同一条线,折射线和折射线又分在两边。
法向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; 当垂直敲击介质表面时。
光在折射时可以反转方向而不改变传播方向。
折射定律分为三个因素。
3)两个角度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:①当入射光线入射在垂直面上时; 折射角等于入射角,即0°。
; ② 光就像空气与水一样当光折射到介质中时。
折射角小于光从水等介质折射到空气中时的折射角③。
3.折射。
光路可逆 4.透镜及分类 透镜:最小透明材料(通常为玻璃); 属于球面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表面 分类: 凸透镜:边缘薄、中心厚 - 边缘厚。
5、主光轴中心细; 光轴 注意力, 焦距; 主光轴:穿过两个球体中心的直线:在光轴上(透镜的中心可以认为是光学中心)有一个特殊的点,光线平行于主轴会聚。
光轴上的这一点称为镜头的焦点。
凹透镜发散后, 发散光线的逆连续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,该点不是实光线的焦点,因此称为虚焦点。
焦点到光中心的距离为称为焦距; 每个镜头有两个焦点; 有焦距和a。
如图6所示,透镜对同心透镜光束的影响:会聚(如图) 凹透镜:发散光(如图) 7. 透镜 凸透镜 物距(u) Real Real。
大、小图像的图像物体位置和像距(v)u>2f降低了真实图像归一化。
两侧f凸透镜成像规则的口头方法:“一焦分虚实,二焦分大小,虚像同侧直,实像。
物体在虚像中运动。
相反的方向变小。
” 口头评估(2):项目范围(3); (3) 边界; 图像随着物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; 远处物体的实像越小,越近; 近处物体真实成像大,远处物体清晰; 幻灯片中的图像将被放大。
当相机被压缩时,物体位于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之间。
纵向判断3:凸透镜; 伟大的力量 摄影, 将幻灯片和放大倍数加倍,在点内。
与物体同侧的虚像较大; 8. 使近处物体和远处图像显得更大。
向上)载玻片应倒置,9; 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; 暗箱相当于光幕; 我们是调整焦点。
该环调整镜头到胶片的距离,而不是焦点。
物体距离镜头越远, 越接近胶片 7. 质量和密度 1. 质量 (1) 含义:物体所含的量称为质量。
对于给定的对象, 确定物体的质量和形状。
位置 位置和温度的变化 (3) 单位和质量换算: 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 (kg)。
单位为吨(t); 克 (g) 和毫克 (mg); 1t103kg103g103mg2 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,在物理实验室中用作天平。
(1) 余额使用方法: ① 输入游戏密码和关卡余额。
尺子左端零位标记处; ② 调整横梁右端的天平,使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心线。
将待测物体的质量放在左板上,在右板上加或减重量,调节直至梁恢复正常。
双天平 (2)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: ① 调整天平后, 左右字段不可互换; 否则,必须重新调整光天平。
②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重量。
防止双手因出汗而腐烂请勿用手触摸。
侵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干燥、清洁。
请勿直接装载潮湿或有毒的物体。
(3)天平的重量和灵敏度:每台天平的最大称重量也称为天平的最大重量。
最大重量 天平的重量灵敏度代表天平可以测量的最小质量。
屏幕上以最小刻度表示的质量数 3. 密度 Density (1) 定义:某一物体的质量用密度一词来表示。
(2) 计算密度公式: (3) 单位:实验中国际单位为kg/m3; 常用单位为g/cm3; 1g/cm3=103kg/m3 八、力 1、力的定义 (1)定义: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(2)解释:定义中的“作用”是推; 拉 提款 对提、压等单独操作的抽象概括 2. 理解力的概念 (1) 当力发生时,必须有两个(或多个)物体存在; 这意味着没有物质就不会有力。
受到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。
该物体称为施力物体,因此不存在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。
非接触物体之间一定不能有力,“可接触或不可接触”。
它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产生推力的依据。
(4) 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的物体的作用总是同时出现和消失。
当受力对象改变研究对象时。
施加力的物体和接受力的物体也会发生变化。
影响 - 这可用于确定物品是否具有力量。
(1)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。
物体的大小 4.在国际单位制中,力的单位是牛顿,用符号N表示,简称牛。
1N的大小等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、测力(1)工具:测力计实验室弹簧秤(2)弹簧秤原理——弹簧上的拉力越大;弹簧上的拉力越大;弹簧上的拉力越大。
弹簧更加拉长。
6、弹簧秤的正确使用(1)弹簧秤的距离; 观察度数值和指示器是否指向零刻度线 (2) 读数时; 可见线 指针和刻度线应与水平面平行 7. 力的三要素,称为力、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可以影响力。
8、力的形状: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来描述力的三要素 9、如何画力图 (1)画出受力下的物体:一般可以用正方形或长方形作为代表,也可以用球体; 可以用圆来表示。
将其画在受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心处。
两个以上的力量; 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。
顿 (4)画线段: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,沿力的方向以指定的比例画一条直线,以表示力的大小。
在线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。







定义:靠近地面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(2)原理的吸引。
① 受重力推动的物体是地球。
物体受到的力是靠近地面的物体 ②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。
mg (2)方向:始终垂直向下(垂直和水平向下) (3)作用点:重力的作用点位于物体的重心处,形状正常。
物体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。
合力:一个力对两个相等力的作用。
如果效果一样的话。
这称为两个力的合力。
合力 (2) 原因 ① 合力的概念是以“等效”为基础的,即“合力”代替了分力,因此,合力并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个力,它只是代替了原来的力。

两种权力 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合力的作用。
② 两个力合力的条件是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物体上。
否则,计算合力就没有意义。
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合力 (1) 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; 等于它们的合力的大小。
两个力的总和在数学上等于两个力的方向。
两个力之间的差异和方向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