锻压机械简介
锻造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。
当人们利用人力和畜力驱动轮子、举起重物来加工工件时,这就是最早的锻造形式。
14世纪,液压锤的出现标志着技术的进步。
随着航海业的繁荣,15至16世纪,水力杠杆锤被用来锻造铁锚等重要部件。
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,蒸汽机和火车的兴起极大地增加了锻造的需求。
1842年,英国的J.内史密斯发明了第一台蒸汽锤,开创了蒸汽动力锻造机的新时代。
1795年,英国的J.布拉默发明了液压机,但真正用于锻造是在19世纪中叶,当时需要大型锻件。
电动机的发明推动了20世纪初的变革,以电能为动力的机械压力机和气锤迅速发展。
二战后,75万kN模锻液压机、1500kJ反击锤等重型锻压机相继问世,锻压机械系统日趋完善。
20世纪60年代,锻压机械的发展趋势转向高速、高效、自动化、精密化,如高速压力机、精密压力机和多工位自动冷镦机等。
现代锻造机械实现了精确生产,改善了劳动条件,对环境影响很小。
机械控制、数字控制和计算机自动锻压机械等自动化和数字技术的应用,以及操作机、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的支持,显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
锻造机械是指锻造加工中用于成形和分离的机械设备。
锻造机械包括用于成形的锻锤、机械压力机、液压机、螺旋压力机和平锻机,以及开卷机、矫直机、剪板机和锻造操作机等辅助机械。
锻压机主要用于金属成形,故又称金属成形机床。
锻造机械是通过对金属施加压力而形成的。
其基本特点是威力大,所以多为强力装备。
设备上往往设有安全装置,以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。
锻造法锻造法的种类和特点
锻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,根据锻造时的温度区域和毛坯的运动情况,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特点。首先,根据温度,锻造可分为冷锻、温锻和热锻。
在700℃以下的低温下进行的锻造称为冷锻。
其优点是尺寸变化小、氧化皮少、无脱碳,易获得高精度、光滑的表面。
700℃以下温锻也能保持良好的精度,但寿命较短,需要良好的温度和润滑控制。
高温热锻(900-1000℃)适用于大型锻件,但必须注意改善工作条件,以提高锻模的寿命和成本效益。
其次,坯料移动的方式也影响锻造方法,如开式锻造、镦锻、挤压、模锻、闭式模锻等。
闭式模锻和闭式镦锻由于没有飞边,材料利用率高,并且可以快速完成大型零件。
然而,毛坯和模具需要仔细控制,以避免过载和磨损。
此外,按锻模运动方式分,还有摆动轧制、摆动锻造、辊锻、楔横轧、环轧和交叉轧制等。
其中,振动轧制、振动锻造和滚环适用于精密锻造。
通过精确的计算机控制,即使在很小的锻造力下也能成形大型、高精度的产品,如汽轮机叶片等。
一般来说,锻造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产品的特性、材料的性质和工艺条件。
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、优缺点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。